世家与家族经营

2020-11-09 浩富同人

一、世家不是财团,世家是个道德文化概念

巴斯科教授在他的文章中说,一个家族经营具有三个要素:

一个家族

一个经营体。这个经营体为家族提供财源。

一个所有权系统。这个所有权系统对家族成员如何从经营体中获得收益进行安排,也就是持份安排。

但巴斯科教授的这个定义,不能准确地家族经营的特质。至少,从一个东方人的角度来看是如此。因为这个定义,仅反映了家族的生物学属性和经济学属性,而没有反映出家族传承的文化属性。

一个家族经营,实质上是指一个有某种精神特质的事业连贯传承的血脉序列。在中文语境中,其实有一个更好的词汇,反映我们要讨论的事情。那也就是世家。

世家不是生物学概念,而是社会文化概念。仅有生物学意义上的血脉延续者,称不上世家。相反,即使一个家族的生物学序列中断,只要其精神特质的传承不中断,仍然可以通过领养继子的方式,成为一个世家。

当然,作为一个家族的传承,连续可靠的财源的保障,也是必要的一个元素。“仓廪实而知礼节”。若无可靠的财源,家族血脉的延续可能都无睱顾及,遑论精神特质的传承。

综合起来,所谓世家,有以下几个特征:

1、一个连续的血脉,即生物学或礼法意义上的家族。

2、这个连续的血脉体现了某种可识别的身份特质。

3、有一个经营体。

这种身份特质,多数情况下,是因为某种共同的追求、共同的职业,或者因为某种成就,而受到社区的关注。而且,社区的关注,不仅只关注于某一个人或一两代人,而是连续数代人都承载了这种关注。中文语境中还有一个近义词汇,即所谓的“望族”。

二,世家望族不会当然产生

仅有血脉延续是不会发展出世家望族的,其中必须包含了事业、追求等身份特质的传承。而若希望事业、追求等身份特质得到延续,就需要对家族进行治理。

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,仅有3成的家族经营传到了第二代人手中,传到第三代或第四代的就更少了。据一些研究人员估计,大概分别只有12%的家族经营传到了第三代,传到了第

四代的就更少,大概只有3%。也就是说,接近9成的家族经营,都是“二代而亡”。这其中的道理,是非常值得创业者沉思和警惕的

在中国,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动能在起作用。中国的家族经营体大多是由“家族联盟”——兄弟子侄或妻舅妹丈们,一起运营的。这使得通常在家族经营第三代或第四代中较典型的复杂性,出现在了其演化的早期阶段。因为有更多的家族成员,他们可能对家庭经营体的管理有不同的观点,比如其未来方向、投资决策以及谁能胜任公司的运营。不同个体间对于将其它领导和经理岗位放给公司中的家族成员,也可能有矛盾的观点。冲突和争议的可能性因此增加了。

这还与一个实际情况交织在一起:在“家族”和“生意”之间,有很大的重叠。所以,决策,即使严格限制于经营管理层面,也可能起源于双重目的,比如:对某人或某个家族分支的财富产生冲击,对经营与资产的情感联系,或个人雇佣机会,等等。

这使得家族治理的必要性日益迫切。设定治理架构,以规则、政策和程序的方式出现,针对家族经营体增长的复杂性,是关键的解决方案。有效的治理,为家族经营可能遭遇的挑战,提供了解决方案。

必须要明确指出的,由于前面讲到的经营体“不是由家族运营,而是由家族联盟运营”的缘故,在治理规则中,尽早确定明晰的“退出策略”,对于避免经营体出现极端破坏性的分裂,是极为重要的。当然,即使是由一个家族运营的经营体,在传到第三、第四代、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变理逐渐松驰,其实运营群体也已经是一个“家族联盟”。因此,“退出策略”最好是在第一代就开始设定;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,则应该趁情感纽带变得更为松驰前尽早设定。

三、治理的目的和目标

治理的目的和目标,是保障家族和生意两个方面的总体愿景和目的能够达成,从而提高经济和情感成功的程度。治理机制使得这一目标变得可能,并且通过在不同利益所有者之间创造有组织的可问责性和一致性,规范了这一目标。

治理不仅带来透明性、可问责性和专业化;而且,建立治理的流程还能够帮助创造家庭和谐以及长期的团结。

仅有列出的架构和政策,并不总能保证带来良好的治理实践。因为,想要通过治理取得积极影响,就需要对采纳的架构和政策进行有效的实施。为确保这一点,治理的实施必须扎根于家族成员对其重要性的信念。这种信念对于确保对政策和程序的尊重,以及对它们的恰当实施,是至关重要的。从这方面来说,信念、尊重以及这些因素的恰当整合,是本质要素。

本文由《浩富易友文摘》摘自《家族经营治理指南》。该《指南》由曹中勋律师编著,浩富同人独家版权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