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是作者最新编写的领导心学培训材料《从春秋中读出的领导者心学》的前言。本号转载时略作了文字修订。
西人把领导素质叫作Leadership。不知谁是始作俑者,将其翻译成“领导力”,似乎领导者成败之因就在于能力的大小。这带来了极大的误解。
中国古哲师旷说,领导者的任务是要“勿使失性”——领导者不要“失性”,也不要让组织成员“失性”。西方公认的现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也认识到,管理的本质是“激发人的善意”。两者说法不同,其实是一个意思。沟通、激励、考核、奖惩等等,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。工具当然需要讲究,但如果目标偏颇了,再讲究的工具就不会发挥效用,相反,可能会反生反作用。
考察《春秋》,多少领导者,他们势力有大有小,际遇有好有坏,任期有长有短,能力有强有弱,然而有的被真心追随,有的则众叛亲离,有的贤集于内而不肖退于外,有的则小人亲近而君子疏远。带来这些不同的,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势力、际遇、任期和能力不同,而是因为他们的德性有差别。如德性不济,沟通、激励、考核、奖惩制度再完备,也不仅难以激发善意,还往往会发生相反的作用。
《论语》中说:“临之以庄则敬,孝慈则忠,举善而教不能则劝”。又说,领导者差遣部下,要“使之以礼”。对待部属庄重、不轻佻,众人就会恭敬;对上孝顺对下慈爱,众人就会忠心;提拔良善,教导能力不够的人,众人就会受到鼓舞。使用部下,要符合礼,要把握分寸,不能但凭自己的喜怒。居上位者有这四种德性,即使不一定能在当世取得丰功伟绩,却也常能泽润后世。反之,做领导的人,若一旦权位在手,就以为自己真的是上天选民,高人一等,无论自己如何作威作福,众人都只有受着的份,则不是身及其祸,便是家人、接班人遭其殃。
这样看来,处于上位而不知修行德性,就好像手捧膏油站在干柴堆顶上,虽能睥睨四方于一时,其势则不能长久,稍有一点火星,便倾刻会灰飞烟灭。
这本小册子中的材料,以《左氏传》为主要来源,兼采了《公羊传》和《谷梁传》中的记载。但这本小册子不是历史,而是读史心得,是作者研读《春秋》时所获得的关于领导力的心得札记汇集而成的,目的是与读者交流领导力修养的心学方法。
作者知道世人读书多以当下成功为目的。但正如孔子所说:“富贵如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。”如果富贵是可以像解数学题一样,只要循某种路径就一定能求得出的答案,那么哪怕那个路径是做个车夫我都干。所以,这本小册子不是成功手册,而是修心手册。对于以当下成功为目标的人,这本小册子可能没有什么价值。但对于有志于修心、保身、保家的领导者,作者相信这本小册子是值得一读的学习材料,至少它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汲取《春秋》中有关领导力的历史经验。
免费获取目录,点击下方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