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网友戏称为“穷鬼套餐”的米村拌饭,以不到30元一餐的亲民价格,于过去产三年中快速崛起,门店从2021年仅有300家,上升到2024年的1800余家,营收已在中式快餐领域名列前茅。这也让创始人周强提升了信心,拟定开店1万家、香港上市的目标,网络上也流行起了学习米村拌饭组织机制的潮流,甚至养了一批教授米村拌饭组织机制课程的培训机构。然而仅一年,根据报道,周强便于今年4月在公司年会下“罪己诏”,决定暂时停止招募合伙人,亦即暂时停止规模扩张,进行组织变革。
到底发生了什么?
浩富同人组织专家团队以此案例为蓝本进行了研究,对连锁餐饮业的组织战略问题,提供了我们的见解。
01 来时的道路:“三合一机制”
米村至今沿用的组织机制,其核心内容是“合伙人制、赛马制、师徒制”。合伙人制解决扩张资金问题,赛马制解决人才评价晋升问题,师徒制解决人才培养问题,并将激励制度整合进这三个机制构件。综合归纳如下表:
主要内容 | |
合伙人制 | 财务合伙人,获取门店等资源,并投入主要资金 |
事业合伙人,区域经理、单店店长、员工构成,经营门店,并投入小比例资金。 总部合伙人,品牌、供应链赋能,不投入资金 | |
赛马制 | 每月会进行ABC评级,A级店长获得分红激励,C级则面临淘汰风险,包括强制更换店长或调整股权结构 |
师徒制 | 老店长通过培养徒弟获得新店5%的分红 |
注:表中概念名称由本表制作人根据性质拟定,与米村拌饭组织内部称呼并不完全一致。 | |
据媒体引用米村创始人周强的话,这套“三合一”机制是由海底捞旗下咨询公司帮助导入的。这套机制帮助米村拌饭以每年门店数量翻番的速度高速扩张。
02 扩张快了,但经营数据难看。问题在考核?
比如盈利分化悬殊:米村东北县域店回本周期可缩至0.23年,但南方非韩餐区超40%门店需8个月以上才能止损。米村历史所有门店的平均经营年限仅为1.9年,经营超过5年的老牌门店只有118家,占比仅6.63%
另一方面,即使在“韩餐区”,高速扩张也带来平均利润的下降。据公开资料,米村拌饭面临着东北市场的红海厮杀。比如在延吉,市中心500米内聚集着3家米村拌饭门店,直接导致客单价从28元跌至22元,部分门店月利润不足5000元。
最后是人才流失隐忧。据媒体报道,2024年米村拌饭员工总数突破2.9万人,但“严苛考核”导致店长主动离职率攀升,部分区域员工月流失率高达16%。
根据资料,米村拌饭考核体系非常繁杂,设立了“米村战斗值体系”,并且除了通过后台数据进行每月一次的考评外,还有“神秘嘉宾”暗访打分。在这套考核体系下,2024年竟然发生了有27名店长刷单拼考核的事情,其中有的还是在仅有10年历史的米村干了8年的老臣。
03 应对:路径正确吗?
2025年四月,周强在米村11年店庆年会上表示自己从第一家店到第1000家店时没有考核,也从来没有让合伙人亏钱,是自己忘掉了初心,“若万家门店的梦想建立在痛苦之上,我情愿放弃。”宣布决定取消门店等级考核,暂缓扩张,并且承诺回购那些亏损的门店。
据说,周强的话音一落,年会现场有人哽咽啜泣有人欢声笑语。
04观察之1:米村的变法忽视了什么?
从媒体引用的周强本人的表态看,似乎米村员工以及周强本人都认为考核制是“万恶之源”。
不过事实上,米村拌饭并不是真的取消了考核,只是取消了门店评级制,并修改了考核指标体系,改为采用“顾客体验”和“员工体验”两个维度、共三个指标进行评估,即:堂食复购率、堂食日均来客数、人员流失率一共三个指标相加,并在年终叠加年度经营数据的分数。
此外,新的考核“重在选拔奖励对象”,而不在“淘汰”。周强对媒体表示:“取消考核后,门店不再分A、B、C,没有赛马和淘汰,你做得好或不好,都是那些工资和分红。我和店长说,你们啥也不要想,就拿一颗真心去爱顾客、爱伙伴,也不用像以前似的,担心是不是神秘嘉宾又来了、稽查又来了。我想让米村能把大家的爱、信任释放出来。”
在年会上周强宣布取消考核的同时,还宣布了一系列“福利政策”,包括恢复门店过往的“幸福每周一”活动,1000元的月度门店福利费用改由总部支付,不再由门店负担,“争取大区前三、小区前十、店长排名前五十的伙伴今年10月海外游”等等。
从米村的变法措施来看,似乎主要是冲极高的店长流失率去的,按周强说法,要改用“爱和信任”去经营,也因此有媒体将报道冠以“米村要做餐饮界的胖东来”的标题。
但是,我们的判断是,米村改制思路的起点可能偏离了标靶。
表面看来,的确是“赛马制”(评级制)加速了员工的流失。但根本的原因并不在这里,而是“大多数店赚不到钱”——门店(员工)赚不到钱,即使没有考核,也是留不住人的。
要想门店能够赚到钱,改善客户体验似乎是自然而然的逻辑起点。但是,在门店业态中,除了客户体验之外,门店选址、门店密度也是并行的“入射性”指标,而不是“反射性”指标。门店选址不对,门店密度过大,单店平均客次流量不足,会使营收利润不足以支持“客户体验成本”,更不用说无法支持“员工体验成本”。
我们判断,米村经2024年平均单店利润率大幅下降,是由于把高速扩张当作了第一目标,而忽视了门店选址、门店密度这两个因素。
05 观察之2:慢下来是对的,兼论快餐业的人力资源特征
尽管连锁快餐业都有一个梦想,那就是将餐饮“标准化”,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像工业产品流水一样制餐,然后才能做到“可复制性”、可极速扩张性,但这里有一个基本问题:餐饮毕竟不是工业产品。工业产品化跟食客体验,是一对矛盾体。
所以,作为餐饮业,极速扩张的一个巨大的阻力便是:如何能够快速生产复制“顾客体验”——包括店长、制餐员、服务员整体的培训。这是一种“手艺”,而不是“工业品”,标准、高效的培训可以起到作用,但“熟练过程”仍有时间的限制,而不可能无限缩短。
06 我们的经验
我们的经验是:经营战略和组织战略,是一体的两面,常常把它们放在一起考察,然后制定解决策略。
有的时候,解决组织问题的机关,在经营战略上(比如,在本案例中,门店选址和密度控制)。
有的时候,解决经营问题的机关,在组织战略上(比如,在本案例中,店长、制餐员、服务员整体的培训)。
在米村这个案例中,我们的看法是:
Ø 在一段时间里慢下来是对的,但这个策略的主要目标并不是“爱和信任”——爱和信任是美好的,但在一个稍有规模的组织(更何况是个万人以上的大型组织)中,它只能以其它方式建立。这个策略的主要目标应是改善门店选址(包含密度控制)。
Ø “赛马制”并不是“恶之花”。它只是需要使用正确。在本案中,它不需要取消,相反,它只需要一些改良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,比如修正非入射性指标,并适度拉长考核周期——学习“客户体验的生产复制”手艺,是需要一些时间的。
Ø 更多的福利政策不会带来“爱和信任”;相反,如果使用不好,它会同时带来财务和激励方面的双重负效果——这一点已被很多组织验证——从稍具规模的组织到大型组织中,都不泛例证。
Ø “门店不再分A、B、C,没有赛马和淘汰,你做得好或不好,都是那些工资和分红”,跟没有考核是一样的。在组织中,选拔、考功、计俸(赏罚)、立法四柱,一样不能少,否则大厦必倾(参考:从《管子正世》看削谷填峰策略的实施)。
(本文资料参考以下来源:《11年开1863家店后踩刹车,他想成为快餐界“胖东来”》,中国企业家杂志;《风口浪尖上的米村拌饭,压力正在显现》,中原新闻网;《米村拌饭1855家店背后的“逆天改命”:超40位员工年入百万,大区冠军将担任轮值COO》,财经网等)